拜读鲁迅先生阿Q正传序文, 其"正传"何以系"正传", 而非"大传"、"小传"、"别传"、"内传"、"外传"之论, 吾深以为然。盖论文必须名正, 其言方顺。吾等后辈, 当不可与巨人比肩, 但若摸仿其行, 实乃吾辈景仰其人之方式, 无可厚非。
言归正传, 《高猪直言》何以系"直言", 而非"大言"、"中言"、"小言"、"弯言"? 盖在下认为, 若其文不真, 则有皮无血, 图具外表, 没有灵魂。但若句句真言, 实乃强吾等口无遮拦之辈所难,不如天生哑巴就好! 或干脆死了算!! 若不能一百巴仙真, 少一点点也可勉强接受。"真"少一点点, 不也就"直"了! 《真言》勉强不来, 《直言》也就马马虎虎了。此其一。
直爽, 直言, 梗直, "莲花, 中通外直" … 吾老父更以"正直做人"为上, 要吾等后辈正正直直, 老老实实, 不偷不抢, 以此, 不富亦富。此其二。
吾辈所谓现代人, 讲话东弯西转, 顾左右而言他, 死都咬番生, 屈的都讲到直。"屈的都讲到直", 不也就 "直言"了? 此其三。
直言, 当然亦有"恕我直言"之意。在此方格, 胡言乱语, 聒聒噪噪, 得罪人多称呼人少, 虽不说自己是狗, 但若嘴巴长出象牙, 不亦奇事一件? "直言"者, 小事也; "恕我"者, 可得通告天下, 望有识之士事先知晓。大人有大量, 若有得罪之处, 敬请原谅。此其四也!
"直言"论定, "高猪"又如何?
高者, 不矮也。吾身高五尺六, 不算矮, 是谓 之"高"。此其一。
在此方格, 无病呻吟, 东拉西扯, 打岔插诨, 胡言乱语, "高"谈阔论。此其二也。
猪呢? 为何是猪呢?? ..... 我也不知。什么都不知, 这还不够猪吗?? 那就猪了。此其一。
这猪嘛, 坦白说, 和区区也真有些关联。吾内人刚出世的外甥就肖猪, 我亲弟弟也肖猪。嗨! 亲弟弟哩, 总可搭上些关系了吧! 此其二。
高与猪, 分开论之, 可。合之, 亦可。
高猪者, 合之, "豪"也。这名, 可是吾父母赐与, 盼我为人豪爽, 豪迈, 豪气干云。平心而论, 吾为人至少不会小家小气, 小眉小眼, 勉强可达父母期望之一二。而父母所赐之名, 吾人实应珍之惜之。因之在此乱涂, 亦想以父母所赐之名而名之。此高猪之源也。
简而论之, 《高猪直言》, “阿豪仔有野直直讲”, 就系甘解啦!
嘻嘻, 胡说八道, 似是而非, 也可成其论, 各位, 这就是《高猪直言》了, 请准备好了!!
是为序。
07/05/2008
重读屈文《高猪直言, 也作个序》, 似乎意犹未竟, 心痒难搔, 不知因何。细想下, 顿时恍然, 原来开章时沾了偶像鲁迅先生之光, 心里有些惭愧。现摘录先生《阿Q正传》原文, 以晌大家。谢谢。
第一章 序
我要给阿Q做正传,已经不止一两年了。但一面要做,一面又往回想,这足见我不是一个“立言”的人,因为从来不朽之笔,须传不朽之人,于是人以文传,文以人传——究竟谁靠谁传,渐渐的不 甚了然起来,而终于归接到传阿Q,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。
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,才下笔,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。第一是文章的名目。孔子曰,“名 不正则言不顺”。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。传的名目很繁多:列传,自传,内传,外传,别传,家 传,小传……,而可惜都不合。“列传”么,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“正史”里;“自传”么,我又并非就是阿Q。说是“外传”,“内传”在那里呢?倘用“内传”,阿Q又决不是神仙。“别传”呢,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“本传”——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“博徒列传”,而 文豪迭更司也做过《博徒别传》这一部书,但文豪则可,在我辈却不可。其次是“家传”,则我既 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,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;或“小传”,则阿Q又更无别的“大传”了。总而言 之,这一篇也便是“本传”,但从我的文章着想,因为文体卑下,是“引车卖浆者流”所用的话,所以不敢僭称,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“闲话休题言归正传”这一句套话里,取出“正传”两个字来,作为名目,即使与古人所撰《书法正传》的“正传”字面上很相混,也顾不得了。
第二,立传的通例,开首大抵该是“某,字某,某地人也”,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。有一回, 他似乎是姓赵,但第二日便模糊了。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,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,阿 Q正喝了两碗黄酒,便手舞足蹈的说,这于他也很光采,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,细细的排起来 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。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。那知道第二天,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 爷家里去;太爷一见,满脸溅朱,喝道:“阿Q,你这浑小子!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?”阿Q不开口。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,抢进几步说:“你敢胡说!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?你姓赵么?”阿Q不开口,想往后退了;赵太爷跳过去,给了他一个嘴巴。“你怎么会姓赵!——你那里配姓赵!”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,只用手摸着左颊,和地保退出去了;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,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。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,自己去招打;他大约未必姓赵,即使真姓赵,有赵太 爷在这里,也不该如此胡说的。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,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。
第三,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。他活着的时候,人都叫他阿Quei,死了以后,便 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,那里还会有“著之竹帛”的事。若论“著之竹帛”,这篇文章要算 第一次,所以先遇着了这第一个难关。我曾仔细想:阿Quei,阿桂还是阿贵呢?倘使他号月亭, 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,那一定是阿桂了;而他既没有号——也许有号,只是没有人知道他,——又 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:写作阿桂,是武断的。又倘使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,那一定是阿贵 了;而他又只是一个人:写作阿贵,也没有佐证的。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,更加凑不上了。先 前,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,谁料博雅如此公,竟也茫然,但据结论说,是因为陈独秀 办了《新青年》提倡洋字,所以国粹沦亡,无可查考了。我的最后的手段,只有托一个同乡去查阿 Q犯事的案卷,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,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。我虽不知道是真 没有,还是没有查,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。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,只好用了“洋字”,照英国 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,略作阿Q。这近于盲从《新青年》,自己也很抱歉,但茂才公尚且不 知,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。
第四,是阿Q的籍贯了。倘他姓赵,则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,可以照《郡名百家姓》上的注 解,说是“陇西天水人也”,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的,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。他虽然多住未庄, 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,不能说是未庄人,即使说是“未庄人也”,也仍然有乖史法的。
我所聊以自慰的,是还有一个“阿”字非常正确,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,颇可以就正于通人。至 于其余,却都非浅学所能穿凿,只希望有“历史癖与考据癖”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,将来或者能 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,但是我这《阿Q正传》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了。
以上可以算是序。
。。
Monday, February 25, 2008
《高猪直言》, 也作个序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6 comments:
世上的事就是难以预料。
吾友文豪兄竟也"部落客"一番,此乃喜事也。
印象中,多年来似乎沒读过他的文章。沒有想到竟是文謅謅的,文笔出奇通暢,文理似乎乱乱来,却又说得通,有歪打正著之功。可喜可贺也!
愿文豪兄笔耕不綴,多写些奇思妙想,娱人娱己,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。
恕不知 KMSiah 弟是那位友人. 连大兄我亦大呼掉眼镜. 斗敢称 KMSiah 友为弟, 只因您既称我老二为兄,我这老大嘛就大胆跟您称兄道弟了.数十载与我弟相处,只知他相交广,口才还不赖,真没想到还可提笔写写文章(查证他真的是用笔的!科技发达嘛.),还真如您形容的.
老二,我用尽了吃奶之力,花了个小时才打了这几行.这第一次中文输入还真要命.只为给你打打气.也发觉咱大马吾之辈fa语(山城三德中学自娱知之不雅自贬'华语'称)发音之谬.
真的,大佬,我常说,我们这代的华文是毁了!汉语并音不会,非战之罪,学校没教,怎会?那注音符号你还会吗?发音准吗?现在我们只期望下一代把语文学好,不要重蹈乃父覆辙,则善莫大焉矣!
跌眼镜, 非掉眼镜. 误己事小,误人非我愿.特此更正.而且跌眼镜好象有点那个无厘头,不知是否只为贬义词,我有的真统字典内'找没有'.笑笑就好.看来还是老二的笑看人生行.老大没什么幽默感.真少两点.
歡迎歡迎,我們多了個鳥人部落客。
真热闹也
Post a Comment